新闻中心

抗“疫”战役中的排头兵

2020-02-17 09:35:01信息科

如果说抗疫是没有硝烟的战场,那么急诊科就是阻止“战火”蔓延的“隔离带”。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是医院接诊急症患者、分流患者的窗口卫士;他们穿梭于留观病区、抢救室,承担着急诊科日常的接诊、护理工作;他们分秒必争、救死扶伤,用汗水守护每一位病患的生命。他们,就是急诊科的医护人员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,毕节市中医院急诊科冲锋在前、不惧风险全身心投入到就诊救治工作和抗击疫情的战役中,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,成为逆风而行的抗疫战士。


疫情突然来袭,外面的小诊所纷纷停诊,这就意味着急诊科患者相应增加。通过预检分诊的患者分流到急诊科后,医务人员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,仅凭着普通的一级防护装备就要直面存在任何可能情况的患者。他们详细询问着每一个新就诊患者的病史及接触史。对于哪些是普通患者,哪些是发热病人,哪些是有疫情发生地居留史或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患者,都需要做到认真细致的排查。在做好常规就诊宣教的同时还要负责新冠肺炎知识的宣教工作,确保抗“疫”工作做深做实。

疫情期间的急诊科没有誓师的豪言壮语,因为忙碌紧张的救治工作本就是他们工作的常态。只要宇宙不重启,他们依然要面对随时出现的外伤、服毒、甚至心脏骤停的患者,在和病毒较量的同时,也要和时间赛跑。有的患者因为疫情原因,尽管病情严重也要拖到半夜才来就诊,因此,在别人酣然入梦的时候,他们仍然警醒着奔跑在救死扶伤的战场上。他们不用请战,因为他们已经身在战场,随时处在战备状态待命出发。


他们也是年迈老人的子女、年幼孩子的父母,甚至是尚待出生的孩子的妈妈。有人说“哪来什么白衣天使,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,学着前辈的模样,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”。就如90后的急诊科负责人廖予斌1月23日开始,她勇挑重担,担负起发热门诊的救治工作。为了把好发热门诊这道疫情防控的闸门,更方便地开展工作,她吃住在医院,一瓶“老干妈”和一碗素面就是她的能量来源。同样是医务人员的丈夫也奋战在临床一线,家里的老人和两岁的孩子一下成了“留守老人”和“留守儿童”

90后的急诊科护师张露,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,谈起这段时间上班的感受,说:“也有忐忑的时候,所以到现在我都没敢回家,晚上就在医院住,虽然知道医院的各项防护和消毒措施都做得很到位,但也会担心影响家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才三岁

她们的双手,除了常规的“两前三”(两前:接触病人前,无菌操作前;三后:直接接触患者后,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,接触患者粘膜、破损皮肤或伤口、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后)的洗手时机要洗以外,由于特殊时期,为降低病毒传染的风险,他们的洗手频率也大大增加,正是这一双双布满细密裂口的双手托起了健康的希望,托起战“疫”胜利的希望!


没有硝烟,不意味着没有战斗;没有呐喊,不意味着不是英雄。疫情爆发以来,毕节市中医院急诊科这片与疫情短兵相接的“前线阵地”,急诊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行动和力量筑起抗疫第一道防线,护卫着人们的健康,鼓舞着大家前进。

编审|李珍武

编辑|侯蕊

图文|罗曼